作為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城建分公司總工程師,鄧小兵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作為執行總經理,他帶領團隊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貴州這片土地上筑建起一棟棟高樓、一間間學堂。
“昨天會上討論的那組數據一定要仔細核對,讓施工隊按照圖紙嚴格實施!笔┕がF場,鄧小兵一手拿著電話,一手用筆在圖紙上上下勾畫。接不完的電話,看不完的圖紙,走不完的現場,操不完的心,于鄧小兵而言,這四步基本構成了他多年來的工作日常。
自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鄧小兵離開家鄉江西,來到貴州扎根一線,5000多個日夜里,他參建了大大小小10余個項目建設!疤嵖炭、勤于鉆研、技術全面”這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
參加工作的第一年,鄧小兵從項目施工員、技術員做起,憑借扎實的技術水平和認真負責的態度一年內迅速成長為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五年內,他連續負責三個重大項目。每次只要項目開工,他便一頭扎進施工現場,只要有施工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爸荒苄菹4、5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最開始也會覺得辛苦,但看著工程一點點推進,想到大樓建成那一刻,渾身都充滿了動力!编囆”f。
項目工期短,他就領著大家伙按照任務的時間節點,沒日沒夜地干,工地事多、雜,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他每天總要親自檢查一遍,還要再和工人們交代一番才能放心;氐巾椖坎,他會立刻把解決的重要問題寫在備忘錄上,然后接著打電話逐項落實。
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鉆研精神感染著眾多身邊的同事,不到五年他便成為項目執行經理,轉而繼續奮戰在更具挑戰的項目上。
中建四局貴州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城建分公司承建的習酒“十三五”醬香技改項目,是貴州省遵義市的重點建設項目,工期緊、現場條件艱苦。作為總工程師,開工伊始,鄧小兵便提前為項目施工技術難題做準備和策劃,從設計、方案、現場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部署,積極協調各類生產和技術資源,保證工程進度。
由于該項目毗鄰赤水河,施工中,出現了流域崩塌堆積體地質超限邊坡支護難、傳統孔樁施工易塌孔等眾多問題,給工程帶來極大挑戰。為此,鄧小兵指導多名技術骨干進行項目攻關,在工地實驗室反復做實驗,并打電話尋求各方專家的意見不斷修改完善施工辦法,最終他和團隊創新地提出“一字型雙排抗滑樁”“分階雙排抗滑樁”“h型雙排抗滑樁結構”的施工工藝,解決崩塌堆積巖地質超限邊坡支護難題;并創新實施了“一種分階護筒旋挖樁施工結構”施工工法,保證孔樁開挖一次性成型,為項目施工節約了約40天工期,創造了酒類廠房施工5個月(正常施工工期為10個月)的速度。如期完成各項施工任務,他和團隊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
“對于我們工程人來說,工匠精神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和品質!痹卩囆”磥,堅持工匠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精益求精,建設并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工程作品是工程建設者的責任和擔當。
科學技術是引領建筑行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鄧小兵不僅自己樂于技術創新和攻堅,還立志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技術人才。2020年初,公司成立工匠創新工作室,在鄧小兵的積極帶領下,工作室充分調動員工的聰明才智,在BIM技術應用、廠房建造“工業化”、復雜地質條件施工等方面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研究,一批年輕的技術骨干正超越自我,努力創新,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截至目前,工作室共計發表論文26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2項,獲省部級工法7項,市級科技獎2項;鄧小兵個人獲得國家級授權專利4項,在國家級以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篇,獲得省部級工法4項,2021年度貴州土木學會科技創新獎一等獎、三等獎各一項,貴州省第一屆BIM大賽二等獎(施工組)1項。
每一座豐碑的背后都凝結著建設者的辛酸苦辣,回憶16年的工程建設之路,鄧小兵頗有感慨!16年來最幸福的事就是看著一棟棟自己修建的高樓筑起,當工程項目圓滿交付的一刻就是我最幸福的瞬間!编囆”f,他將繼續以匠心守初心,以打造精品工程為己任,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矢志不渝。(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