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
“要考炒菜、修家電了?”最近,不少家長關心的孩子教育問題除了學科、藝術、體育外,又多了勞動。
事情是這樣的:據報道,今年秋季學期起,勞動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在近日發布的2022年版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中,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健康、農業生產勞作等任務,分別貫穿不同年級段。學生們將在這門課上學習煮飯燉湯,學習灑掃收拾,學習種菜養禽等。
長沙市雨花區梅怡嶺小學的孩子們在校園的蔬菜種植園中采摘、翻土。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這些看上去非;镜纳罴寄鼙患{入學生綜合考評,讓不少家長有點費解,有人覺得多此一舉,況且,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炒菜有機器人,打掃有機器人,甚至種菜養雞都有無人操作的方案和技術。讓學生學這些東西,這門勞動課會不會形式大于內容?
其實,這些疑問可以在“新課標”中找到答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檀傳寶這樣解讀:勞動教育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形式,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都緊密相關,“勞動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觀的培育。不是說孩子非得學會炒西紅柿雞蛋、修電視機,更重要的是培育勞動習慣、勞動態度,讓孩子全面發展!
敲黑板了:一堂合格的勞動課,除了要教會孩子自力更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外,還要從教育這個源頭入手,引導孩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硬指標”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
這讓龔先生想起近期一個火爆視頻——江蘇無錫一位特別會炒菜的女孩“魔性顛鍋”。從8歲開始學炒菜,如今10歲的她已會做五六十道家常菜,在短視頻平臺上粉絲近90萬,被網友稱為現實版“中華小當家”。
但如果只是個愛炒菜和會炒菜的孩子,還不能讓滿屏的家長打出“羨慕”二字。視頻中“魔性顛鍋”女孩是為了能讓開飯店的父母在辛苦之余能吃上自己炒的可口飯菜,主動學習廚藝的。孩子的這份初心,真真是天下父母最大的福報。
而又是什么讓大多數家長只有羨慕的份兒而不能擁有這樣的孩子呢?
很長時間以來,在家長眼中,孩子拿起笤帚就是在浪費解方程的時間,掄起炒勺就是少了背誦古詩的精力,養花養草、喂雞喂魚更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不少孩子也在家長的影響下,從小就遠離了家務勞動,甚至習慣了漠視勞動。
顯然,這門課的關鍵不在于背菜譜之類。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不能在其中磨煉品質,都不能算是達標。
四川省華鎣市馬架坪村,農民在田間給中學生講解插秧方法。新華社發 邱海鷹 攝
生活即教育。重視勞動,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家務中來,在勞動中一起承擔責任、分擔辛苦,家長會看到閃閃發光的孩子,也會收獲快樂的親子時光。
一個能解奧數題的孩子值得家長自豪,一個能煎炒烹炸、做一桌大菜的孩子同樣是父母的寶藏。
如果把勞動變成愛好,變成生活中的樂趣,那么,西紅柿炒蛋也會有了靈魂,整理收納也可以成為一門藝術。
在龔先生看來,這門課并不只是讓孩子動手,更是希望他們能動腦、動心、動情,在一粥一飯、一花一草中,懂得付出、懂得珍惜,讓孩子收獲實實在在的成長——這可能是比“勞動課多少分”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東西。